一早來到位在廣場盡頭的特奇城堡(State Chateau of Telč),這兒大概是除了廣場上小屋外的另一處建築景點了。
西元1335年特奇由赫拉德茨﹙Hradec﹚封建領主,最初以木造為主體建造哥德式的城堡,將環繞著小鎮的住宅區及教堂區設防禦點,但在1386年的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。重新規劃後的特奇小鎮,以石材做為主要建築材料。
一早來到位在廣場盡頭的特奇城堡(State Chateau of Telč),這兒大概是除了廣場上小屋外的另一處建築景點了。
西元1335年特奇由赫拉德茨﹙Hradec﹚封建領主,最初以木造為主體建造哥德式的城堡,將環繞著小鎮的住宅區及教堂區設防禦點,但在1386年的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。重新規劃後的特奇小鎮,以石材做為主要建築材料。
來到捷克12座世界遺產的其中之一:特奇,或稱泰爾奇(Telč)。
Telč位在捷克摩拉維亞南部,最著名的便是小鎮廣場上一排精緻的文藝復興小屋,此處同布拉格、Český Krumlov在199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。
在聖芭芭拉大教堂一旁狹長的建築是Jezuitská kolej(或稱GASK - Galerie Středočeského kraje)。
這兒是現代藝術畫廊,也是耶穌會學院,因此在建築一旁的街道上立有十二門徒的雕像。
離開人骨教堂,搭乘公車來到庫特納霍拉另一處必遊景點─聖芭芭拉大教堂(Chrám svaté Barbory)─是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哥德式教堂。
一下公車,便可見這美麗如畫的景象。
搭乘火車來到布拉格東方70公里的庫特納霍拉(Kutná Hora)。→火車查詢系統:IDOS
十三世紀時的波希米亞地區,從伊希拉瓦(Jihlava)到庫特納霍拉(Kutná Hora)之間,發現了大量豐富的銀礦,吸引了許多礦工們前來開採。並在1300年設立了中央鑄幣廠,使得庫特納霍拉在中世紀時,成為僅次於布拉格的波希米亞地區的第二大城。直到胡斯戰爭期間,這座城市才漸漸衰敗。
Kutná Hora捷克語的意思便是「挖掘寶物的山」。
高堡區是捷克王國的誕生之地,李布謝(Libuše)與其夫婿普列彌修(Přemysl)共同在此建立起王朝,並將此地命名為「Praha」,布拉格的名稱便是這樣來的唷!
捷克的民族音樂之父─史麥塔納,也曾經引用這段歷史故事為架構,創作歌劇:《李布謝》及《我的祖國》第一樂章的《高堡》。
布拉格城堡(Pražský hrad)除了一般大家所熟悉的聖維特大教堂、舊皇宮、黃金巷等,北側的皇家花園、安妮女王夏宮等皆是城堡的一部份喔!真不愧為世界最大的古城堡呢!
第一天進度落後...第二天行程滿檔,一早先去瞧瞧聞名已久的「跳舞的房子」(Dancing House;捷克語:Tančící dům)。
跳舞的房子位於新城區(Nové Město),是座商業辦公大樓,不過裡頭有餐廳、辦公室和Hotel,據說可在餐廳看到布拉格城堡和佩特辛山的景色喔!
捷克首都布拉格(Praha;Prague),在1992年便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;2013年,布拉格是世界第一個「世界文化遺產城市」,時至今日每年有約四萬多旅客到訪。
踏上歐洲的第一站就是布拉格啦!
一早來到了瓦茨拉夫廣場(Václavské náměstí)。
搭乘土耳其航空,來到了捷克布拉格(Praha)從捷克布拉格瓦茨拉夫·哈維爾國際機場(Prague Václav Havel Airport;捷克語:Letiště Václava Havla Praha)入境,機場本來的原名為「布拉格魯濟涅國際機場」(Mezinárodní letiště Praha-Ruzyně),在2012年時為了紀念捷克前總統瓦茨拉夫·哈維爾,而改名。
(不過電子機票和出入境的印章上還是出現“Praha-Ruzyně”@@...)
第三天一早,前往位在維也納西南方的美泉宮(或稱「熊布朗宮」,Schloss Schönbrunn),搭乘地鐵U4至「Schönbrunn」站,跟著人潮再走一小段路便可抵達美泉宮。(跟著人潮就表示...人超多的啊!QQ)
(其他亦可搭乘路面電車(Tram)10號或58號;公車10A至「Schönbrunn」站)
[中央咖啡館]
在維也納內城區(Innere Stadt)走走晃晃了大半天,可終於找到歇腳處了─中央咖啡館(Café Central)!雖然有朋友建議是把維也納景點逛完“有空”再來光顧,可是還是忍不住了><
第二天搭乘地鐵直接來到了「史蒂芬廣場站」(Stephansplatz),這是抵達維也納內城區(Innere Stadt)唯一的交通方式,出了地鐵站便可見到著名的聖史蒂芬教堂囉!
維也納的內城區於2001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唷!在此市中心可以好好逛上一整天呢!
[聖史蒂芬教堂]